丁晨晨
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戲曲以其特有的價值一直倍受人們的喜愛。明清是戲曲發展的繁榮期,而明清傳奇在形式上承繼了宋元時期的南戲體制。為了更好地保存文獻資料,為當下的戲曲研究提供便捷的研究平臺,廣陵書社編輯出版了一套極具特色的戲曲叢刊,約請大連圖書館館長辛欣匯編館藏戲劇類、曲類善本古籍十種,是為《大連圖書館藏珍秘戲曲古籍叢刊》。本叢書主要選取了元代王實甫,明代陸采、高濓、湯顯祖、釋智達,清代錢德蒼、金圣嘆等人或著或輯注的作品,這些作品在各個時期都具有代表性。
本次所選十種戲曲古籍版本精善,具有較高的版本價值。其中,《新鍥出像注釋李十郎霍小玉紫簫記題評》為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的早期戲劇作品,記述了李益與霍小玉動人的愛情故事,采用明萬歷二十四年世德堂刻本影印!蹲虾嵱洝方翊姘姹据^少,通?梢姙榧彻砰w刊《六十種曲》本和明富春堂刊本(收入《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此世德堂刊本較為難得!对侣兑簟,明沛國凌虛子漢瞻父等輯,明萬歷四十四年靜常齋刻本。該本選錄明人散曲套數及傳奇散出約九十種,插圖七十余幅,刊刻精致,每幅圖中均有題詞。畫境襯詞意,詩情畫意,頗具美感!独C像歌林拾翠》,崇禎間奎壁齋刻本。此為目前所發現為數不多的明清折子戲選本之一,其收錄《百花記》較全,尤為珍貴!睹译s劇》,明沈泰輯,王世懋等評。崇禎間刻本。本書為名雜劇劇本選集,取材頗富,選收時審慎各種流派、風格,所據版本較為精善!独钭课嵯壬u無雙傳明珠記》,明陸采撰,李贄評。明刻本!睹髦橛洝肥怯商苽髌妗稛o雙傳》改編而成,此《明珠記》版本,傅惜華《明代傳奇總目》、李修生《古本戲曲劇目提要》、郭英德《明清傳奇綜錄》等均未見著錄!抖︾濌惷脊壬u玉簪記》,明高濓撰,題陳繼儒評。清初師儉堂刻本。該劇描寫了道姑陳妙常與書生潘必正的愛情故事,被譽為傳統十大喜劇之一!敦炄A堂注釋第六才子書》,元王實甫撰,清金人瑞注。乾隆三十四年蕓經堂刻本。此書即金氏對《西廂記》的批評之作,并“增補唱和詩、各名家制義”!缎掠啎r調昆腔綴白裘》,清錢德蒼輯。清乾隆三十五年寶仁堂刻本。所收諸劇多以當時演出所用之實際演本刊印,尤其是情節科白部分與作者原本有較大出入,且收有部分罕見刊印的清初流傳之高腔、亂彈、梆子腔等花部劇作!懂惙奖銉敉羵鳠魵w元鏡三祖實錄》,明釋智達撰。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此劇以戲劇形式作晉時廬山慧遠遠公、五代永明壽禪師與明云棲蓮池大師三祖傳記,在佛門影響至大!队褴眠魂記》,明湯顯祖撰。清乾隆五十年冰絲館刻本。此本以清暉閣進呈本為底本刊刻,版面開闊,行格疏朗,文字精整。內收精美版畫三十余幅,刊刻精細,繡像線條飄逸流暢,人物神態栩栩如生,尤承明代徽派版畫藝術風格余緒。
《大連圖書館藏珍秘戲曲古籍叢刊》不僅可為學者提供版本?笨加喼,對學術研究、古籍文獻整理等具有積極的意義,此外,其戲曲內容本身富含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藝術價值,對于了解、研究戲曲的創作、傳承、流行,具有極高的文化史料價值。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我們以宣紙線裝形式出版,正文用紙采用高級定制的安徽涇縣手工加重宣,封面則選用絹質面料,典雅、古樸。這種裝幀形式既再現了典籍的原貌,又利于長期保存。從藝術欣賞的角度看,本《叢刊》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雅致的典藏文獻。
全書編排采用原大影印的方式,保持了文獻的原貌。原《叢刊》11函67冊,根據原書內容與規模,分為14函66冊,其中《歌林拾翠》《明珠記》《歸元鏡》《還魂記》酌情調整分冊。為方便查閱,每冊前加單獨內封一葉,注明書名與冊數。原書若有內封,予以保留。為方便讀者了解與使用,每種書前以書簽形式附出版說明一則,簡述作者、內容、源流及版本情況。
本書的出版也得到了相關領導、專家的支持,獲得了2015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叢刊》還原了文獻的本來面目,保存了極為完善的戲曲研究資料,是一項嘉惠學林的文獻輯佚搶救工作,相信會對當今戲曲學研究,對傳統文化的深入學習和發揚,均能起到推動作用。
(《大連圖書館藏珍秘戲曲古籍叢刊》(全14函66冊),廣陵書社2015年10月出版,定價:650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