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書話
江慶柏:以彰鄉賢風流文采 以毓江山清淑之氣——在《江蘇地方文獻叢刊》新書推介會上的發言
發布時間:2019-7-5 11:12:15 點擊率:3667

在第九屆江蘇書展廣陵書社《江蘇地方文獻叢刊》新書推介會上,江慶柏教授受邀發言,介紹《叢刊》出版價值,講述其對江蘇地方文獻整理的獨到見解。茲整理全文,以饗讀者。
廣陵書社是一家成立20年左右的出版社,歷史不長,但卻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成為一家有鮮明特色、并且有著相當影響的專業出版社。之所以能取得這些成績,與整個國家重視文化建設有關,與書社全體員工的努力有關,也與出版社的準確定位有關。廣陵書社根據實際情況,把整理出版與江蘇地方文化和地方史料有關的圖書作為自己的出版方向之一。這個定位對廣陵書社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在這個定位下,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有影響的圖書。
《江蘇地方文獻叢刊》就是出版社從清及民國時期編纂的江蘇地方文獻叢書中選擇一些流傳不廣但又內容豐富、史料價值較高的叢書,重新影印,匯編出版的一部圖書。
地方文獻是指內容涉及本地區的文獻、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等。地方文獻是開啟塵封的歲月之門的一把鑰匙,地方文獻是歷史記憶的書寫,是地方文化的核心資源。江蘇是我國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因此江蘇的地方文獻也呈現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特點。廣陵書社立足于江蘇的文獻資源,出版了一大批有重要影響的地方文獻,如《楚州叢書》《吳中文獻小叢書》《虞山叢刻》《虞陽說苑》《婁東雜著》《海陵叢刻》等等。這些圖書生動地記載了有關地區的歷史掌故、遺聞軼事、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等,是一地的百科全書。地方文獻再現了地方生活的歷史場景。
地方文獻是地方文化精華的凝聚。如《虞山叢刻》《虞陽說苑》,所輯皆為常熟邑中名家著作,其中有錢謙益詩集兩種,毛晉詩集四種、所作藏書題跋《隱湖題跋》二卷,以及當時文人名士為毛氏祝壽詩集《以介編》。而錢謙益、毛晉正成為今天常熟地方關注的重點。
地方文獻也有助于社會、尤其是基層社會的治理;鶎又卫硎巧鐣卫淼幕A,基層治理是否有效,直接決定著社會是否能持續發展、繁榮和穩定。地方文獻中有許多關系地方治理的經典性論述。如以邵廷烈輯《婁東雜著》為例,該書所收,多為太倉地方鄉賢如陳瑚、陸世儀等人所撰著作,其中不少著作與鄉邦治理有關。如陳瑚的《蔚村三約》,即一曰孝弟,二曰力田,三曰為善。作者逐條予以解說道:“孝便是孝順父母,弟便是尊敬長上,力田是各安生理,為善就是和睦鄉里,毋作非為。把這三件要子弟去行,就是教訓子孫!闭Z言通俗易懂,道理明白曉暢。再如《婁江條議》論太倉治水事,《蘇松浮糧考》說蘇州府賦額事,《桑梓五防》講太倉防守之策,等等,無不與地方治理有關。
所以,《江蘇地方文獻叢刊》的出版,對江蘇地方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介紹,《江蘇地方文獻叢刊》除了已經出版的幾種圖書外,還將《粟香室叢書》《東倉書庫叢刻初編》《小方壺齋叢書》《京口掌故叢編初集》《橫山草堂叢書》《酌古準今》等列入了出版計劃。這些地方性叢書的編纂者金武祥、繆朝荃、王錫祺、陳慶年等,都是一代文獻名家,都對自己家鄉的文獻懷有敬畏之心,并致力于家鄉文獻的整理出版。
例如金武祥,在編纂《粟香室叢書》之前,還編纂過一部《江陰叢書》,另外編有《江陰藝文志》。金武祥編纂、出版這些著作,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激勵后人發揚優秀的地方文化精華。他認為通過《江陰藝文志》一書可以想見“鄉先輩之文采風流”。他編纂《江陰叢書》以及《粟香室叢書》,盡量收錄能體現本地文化精神的著作。他在為元許恕撰《北郭集》所作的序中說:“此皆江山清淑之氣所鐘毓也。論者謂江陰之習尚氣節而不知致力于文章,蓋舉其重且多者言之,實則北郭諸公著述具在,安得謂其不工于文翰哉?”正是對江陰文化精神的表彰。和一般人整理出版圖書不同,金武祥在出版的每部書中,都有一篇序言。金武祥通過序言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江陰精神的表彰?梢娺@是一種完全自覺的行為。
《小方壺齋叢書》的作者王錫祺,人們對其的了解更多的是其所編《小方壺齋輿地叢鈔》,這是一部對清代的地理著作作空前整理的著作。王錫祺輯地理書,非常關注與國計民生有關的話題。我曾在書中說道:“晚清從事地理學文獻整理和研究的人,大多具有兩種心結:一是憂患意識,一是強國夢!蓖蹂a祺是希望通過地理文獻的大規模整理,來喚起中國人的自尊,喚起中國人的強國夢。王錫祺曾為尋找救國方略而東渡日本求學,他編《輿地叢鈔》的目的,就是要“生敵愾之心”,可見完全是為了實現救國、圖強的目的的。
《小方壺齋叢書》的編纂同樣具有這樣的目的。這部叢書有四集四十種,大多為淮安本地人的著作。與金武祥《粟香室叢書》類似,這部叢書收錄的圖書書后也都有王錫祺跋,對作者情況、圖書基本內容、圖書流傳經過等,有扼要說明。王錫祺跋語尤其注意抉發圖書的地域意義。如《望社姓氏考》跋云:“表章遺老,深裨鄉邦掌故!薄渡疥柡酉聢@亭記》跋云:“讀此記,能憬然于豪侈之不可常,雍熙之難再覯,且以見當時之人物豐阜有如此也,庶無負作者之苦心也乎!庇兄诩由顚υ瓡睦斫,也有助于地域文化的研究,更有助于對作者編纂此叢書思想的了解。
王錫祺個人的命運是十分悲慘的。他為編纂、出版圖書欠下巨債,并因無力償還而被拘捕受訊。他“老而窮,窮而死”(吳涑《王瘦冉別傳》,《碑傳集補》卷五十三),民國二年(1913)客死江蘇泰縣。
人們常說“書品猶如人品”。從圖書編纂的角度來說,可以說有什么樣的人就編出什么樣的書。我們當然不必對此作機械的理解,但編者和圖書之間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關系。金武祥、王錫祺,以及編寫《海陵叢刻》的韓國鈞等等,他們編纂的圖書成為江蘇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作,而他們自己也是江蘇文化精神的組成部分。
江蘇省域面積不大,但人口密度大,經濟繁榮,商品化程度高,整個省份文化、教育事業十分發達,社會著書立說和文獻收藏的意識強烈,這為我們整理出版相關文獻提供了極好的基礎。
據介紹,廣陵書社在再版、影印已有古籍的基礎上,正在組織編纂新的地方文獻叢刊,如正在編輯《連云港地方文獻叢刊》等,正在進行《鎮江文庫》等大型地方文獻的匯編影印等。其他地方的類似圖書,也可以有一個遠景規劃,如以地級市為單位的《徐州地方文獻叢刊》《淮安地方文獻叢刊》《鹽城地方文獻叢刊》,也可以是以縣域(縣級市)為單位的地方文獻叢刊,甚至可以是更小單位的。
也可以出版一些專題性的地方文獻叢刊。例如我們曾經收集到將近40種的民國時期江蘇女子學校教育文獻,如《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章程》《江蘇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規則》《(常州)粹化女學報告》《蘇州振華女校學則》《南通縣女子師范學校章程》等,可以考慮編纂《民國江蘇女子教育文獻叢刊》之類的叢書!霸谌魏紊鐣,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眿D女的受教育程度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江蘇女子教育文獻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看到江蘇社會發展的情形。
就文獻的體量來說,大有大的優勢,影響大。小也有小的優勢,例如容易操作,成本低,書價也不高。
此外,書社也可以憑借自己已有的出版成果和社會影響,走出江蘇,到外地拓展業務,例如積極和目前沒有相應的古籍出版社的省份如江西、福建等省份,組織本地地方文獻的整理出版。
衷心祝愿廣陵書社在地方文獻的整理出版方面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
江慶柏,《江蘇文庫•史料編》主編、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